甘氨酸脱氢酶(Glycine Dehydrogenase, GLDC)是一种线粒体酶,在甘氨酸代谢途径中发挥关键作用。它通过催化甘氨酸的氧化脱羧反应,参与一碳单位的生成及能量代谢,与多种遗传性和获得性疾病密切相关。近年来,随着代谢组学及分子诊断技术的发展,甘氨酸脱氢酶活性及其基因变异的检测在临床诊断、遗传病筛查及基础研究中备受关注。本文系统介绍甘氨酸脱氢酶检测的范围、项目、方法及仪器,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科研与临床实践提供参考。
甘氨酸脱氢酶检测主要应用于以下场景:
甘氨酸脱氢酶检测的核心项目包括:
采用分光光度法,以甘氨酸为底物,在辅酶NAD+存在下,检测340 nm处吸光度的变化,计算酶活性单位(U/mg蛋白)。该方法灵敏度高,但需严格控制反应温度及pH值。
通过Sanger测序或二代测序(NGS)对GLDC基因全外显子进行扩增与序列分析,可检出点突变、缺失/插入等变异类型,结合生物信息学工具预测变异致病性。
应用液相色谱-质谱联用技术(LC-MS/MS)对血浆或脑脊液中的甘氨酸及其衍生物进行定量,结合同位素内标法提高检测准确性。
检测过程中需严格实施质量控制:
甘氨酸脱氢酶检测是代谢性疾病诊断与机制研究的重要工具。随着检测技术的进步,多组学联合分析(如整合酶活性、基因突变及代谢物数据)可显著提升诊断效能。未来,人工智能辅助的变异解读及即时检测(POCT)设备的开发,将进一步推动该检测在临床与科研中的应用普及。